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联合毕业设计圆满收官!

发布日期:2025-08-25    作者:侯韫婧     来源:     点击:

1 介绍

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10+校联合毕业设计于6月20-22日在南京林业大学落下帷幕。由我院风景园林与园林专业的共5位本科毕业生组成的队伍参与了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并圆满收官!全国风景园林专业10+校联合毕业设计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将近20所高校参与其中。

2025年联合毕业设计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承办,主题为“‘南都繁会、古市新生’——南京市汤山古集镇片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场地位于南京汤山古集镇片区。汤山地处南京以东 24 km,坐拥丰富的地质与矿产资源,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多样,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我院联合毕设小组针对南京汤山古集镇片区的规划设计这一课题,抽丝剥茧,探讨合作,力求实现汤山社会、生态、经济的全面规划与发展。经历多次探讨与深化,方案主题最终确定为“耦栖织境·韧脉共章”。此方案最终与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被评为优秀作品。

236490

小组成员介绍

叶祥涛,2021级风景园林四班,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


B411D

王岚,2021级风景园林四班,推免至天津大学


56D59

李东霖,2021级风景园林三班,推免至浙江大学


7E9FD

王楚乔,2021级园林一班,推免至北京林业大学


53958

韩思琪,2020级风景园林二班,推免至东北林业大学


48160


2 方案

2.1调研与前期

毕设场地位于南京汤山古集镇片区,面积约57.3万平方米。规划用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东部,地处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东麓,距南京主城约 24 km,交通便捷。地块紧邻汤泉东路,南至美泉路,西至泉华路,汤水河穿行期间。


8D429


场地概况

 对于我们小组而言,现场调研的难度在于地块位于南京,与哈尔滨在各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也间接影响了我们认识植物、设计场地的思维等等。同时,要了解当地文化,也需要做更多的背调。在通过现场老师的讲解与网络相关资料的调查,小组成员决定将视角定位到生态与人文两条线的发展。并分为两组对两条线进行深度的挖掘,最终攫取乐章的灵感,将生态人文发展的设计分为四重奏。


1A54A5

四重奏主题演绎——能量-空间-信息-价值耦联

2.2方案演绎

2.2.1第一重奏——水脉活化·泉养共生

汤山古集镇作为有温泉文化特色的片区,存在着水文系统割裂、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文化活力不足等实际问题。第一重奏围绕水脉活化-泉养共生这一核心理念,梳理场地生态水系以及植被格局的脉络,提出了基于生态修复、水文化再生以及复合功能重构的多层级策略体系。在设计实施方面,从“生态水脉组织优化”"温泉景观空间联动”“多元康养功能植入”这三个层面着手,借助竖向与水平向整合手段构建开放的空间结构。设计强调水体与植被的协同共生关系,依托场地原生资源与文化脉络,引导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在空间中的有机融合,形成集生态修复、文化体验与康养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景观场所,探索传统资源型小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转型路径。


66C0C

泉养研学

2.2.2第二重奏——林田织补·产居共融

在我们的策略当中,第二重奏指的是“空间耦联”,是将“生产-生活-生态”协同作为目标,通过对于场地中破碎、闲置以及功能失调的空间进行整合修复和再利用同时配合对农业采摘、树屋疗养等产业的激活,构建起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双向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空间耦联的终极目标是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形态对立,让空间生长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为人类提供一定融入自然的活动空间。我们将自然林田与人居产业融合发展,将西北部山林片区作为主要打造区域,西南部山林片区作为次级打造区域,在两个林田片区中将林田边际带、山坡丘陵地带等生态敏感区转化为空间形态的发生器,将其与人类生活的游览、康养、生产三方面相结合,形成游赏体系、疗愈体系、耕创体系,最终达成空间耦联这一目标。


81154

部分场地剖面

2.2.3第三重奏——生境链接·智慧共栖

第三重奏为生境链接·智慧共栖--信息耦联,对于信息偶联,是指通过信息耦联重构场地生态网络,建立人与自然的动态协同机制。真正核心在于将自然系统与人工智慧技术进行结合,形成“感知-反馈-调节”的神经反射系统与信息交互体系,最终实现生命共同体在空间、功能与时间维度上的韧性共生。    古镇智慧景观搭建需通过空间叠合与智慧技术,搭建“生态数字孪生”系统,整合水网、农田、建筑、人流等多源数据,打造“人类社区-动植物生境-微生物系统”的共栖场景,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循环。    同时我们对于汤山古集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第三重奏中场地核心问题是“如何缝合空间生命网络?”,为此在我们的策略中提出了“生境刺激链接-多元居住共栖-代谢系统自洽”的破局路径。


F2E25

场地微生境营造

2.2.4第四重奏——社区共建·技艺再生

在我们的策略当中,第四重奏是最后一章“价值耦联”,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奏。所谓价值耦联,是指通过对社区和生态伦理的契约进行规划和策略重构,从而达到将人们的建设行为与生态环境进行价值构建的目的。价值耦联的最终目标是将人的行为与生态环境自发性地链接起来,将人文价值与生态价值实现最大化。在我们的策略当中,我们将人的价值放在社区的尺度进行操作,并将场地分为西北角山地社区、西南侧温泉社区、北侧康养社区与东南侧文化社区,通过对四个不同社区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和生态策略实施,从而达到我们最终的价值耦联。另外,我们在社区的交界处打造社区综合体,积极探索“社区共建”的决策环境,赋能耦联。


F0C3F


社区综合体打造

社区共建共治

3 答辩过程


49DD6


联合毕设小组第一次开会


3D97D


终期答辩前夜一起在酒店排练


937EB


小组终期答辩中


A2043


答辩现场合影

4 心得体会

4.1前期调研

涛:我们的小组今年真正组成队伍的时间非常晚,差不多到调研前半个月才真正意义上把小队组好,然后确定了三位同学有空去参加线下的调研。一开始总是很忐忑的,因为作为主创总是会担心大家的这次体验会不会不愉快,彼此之间会不会有矛盾,但特别开心的是大家像一个family,坐在一起画图,一起讨论方案,互相开玩笑,互相鼓励,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团队氛围。线下的调研也很开心,在现场的时候大家一起深入调查了汤山街道的一些内容,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另外还认识了工大的小伙伴,特别也认识了一群南林的小伙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空余的时间,还和团队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在南京其他地方逛逛玩玩,是很好的体验啊。

岚:在去年12月我们三个来到了南京进行实地调研,我们不仅到汤山古镇的场地范围内去实地考察,还参观学习了场地周边的关联景点,与当地居民也聊了很多,深入感受南京的文化氛围,这次调研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场地现状资料与情况,在后续设计中更有头绪。

霖:第一次见到十二月的南京,与哈尔滨截然不同的冬日体验,甚至路边还有成片的绿色,作为一个北方人感受到了课本上的气候差异与植物风格的不同。汤山古镇也很有意思,隐匿在街区里的历史遗迹与别有洞天的古猿人洞,满满的地方特色。第一次深入街区感受生活细节,给后续的规划设计带来了不少灵感和动力。

4.2中期绘图

岚:在中后期我们也一直对方案进行完善,大家不同的想法一次次碰撞,一次次产生新的火花。我们也过上了早十晚九的图书馆生活,每天和团队的朋友一起线上或线下画图成为了生活的常态,我们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变得更加默契融洽。

乔:在确定了四重奏的主旋律后,中期每周都会和老师线上碰头交流,项目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大家基本都是抽签分图,平均到每天的画图工作其实并不繁重,但也深刻感受到了联合毕设的含金量(尤其是在前期分析图的图量方面,感觉一张前期分析图当课设的三四张加起来的量了)。

霖:比想象中更加紧张的赶图期,每一天都从早画到晚,总是担心进度跟不上时间来不及,但是这段时间校园的日落和树荫也深深留在了回忆之中,好在收获了理想的结果,回头看各种焦虑和烦恼也都是过程中的插曲,是一段珍贵的体验。

琪:我主要负责的是建模部分,建模有时候突然闪退没保存,有时候插件突然出问题只能手动拉高,于是乎我的文件夹里出现了一排建模01、建模02、建模03……每隔五分钟一个保存,每隔一小时一个副本我就不信了!

4.3终期答辩

涛:紧张还是有的,但是一想到这半年来画了这么多图,已经尽到我们最大的努力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也不重要啦。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和大家如此融洽和愉快的度过了大学的最后这段时光。当然,最后的结果竟然也不错,所以还是很开心的,最好的时光,出现了。

琪:答辩现场完全是中国有嘻哈决赛啊我说!时间紧迫,ppt内容充实到将近百页……结果第一个字出口后答辩的内容完全一气呵成地倾泻而出了。要说服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先说服自己,于是大家都努力做到了铿锵有力、让人信服!最后效果很不错~大家的苦功收获了硕果!值啦!

乔:可谓是度过了一段忙碌又难忘了经历。从前期分析到深入每个专项设计,议题深入剖析设计的同时也伴随着图量的剧增(作为处女座的estj真的会死磕每一张图!),但大家一同忙碌的日子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空前的凝聚力。团队共赴南京答辩的旅程最是难忘,从火车之旅出发时的愉快,到酒店房间集体彩排演练时的忐忑,再到南林会场答辩时的从容,以及最终获优时的意外与惊喜。回望过去,一路走来唯有不悔!

5 结语

这段结语我反复写了好几次,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此刻的心情。写完了结语,就代表我们2021届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这群联合毕设的伙伴们(当然思琪学姐还要继续在林大读硕士),最终迎来了本科生涯的大结局。还记得一开始大家组队的时候,都特别忐忑,熬夜画图的时候也特别排斥,不过每次转念一想,好像前面三年的时光,早就经历过无数次改方案、熬通宵、改图和焦虑的时候。画图的日子总是笑一笑,咬一咬牙,就坚持过来了。那些一起聊天、一起熬夜、一起讨论方案的日子,最后也随着结语飘回了大家的记忆里。在这里特别感谢许大为老师和侯小婧老师给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没有他们也很难有这么好的成果。

虽然结语为我们今年联合毕设的旅程画上了句号。但大家人生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联合毕设也在继续,据说明年是在哈尔滨举办了哦。那么就在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2021届毕业的同学,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发光;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将接力棒延续下去;祝愿学院的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也祝愿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越办越好!


227266

卧佛四尊



下一条:跨区协作 山海焕新|园林与家居学院联合团队荣获华西区“室内设计6+”联合毕设优秀作品